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5年新年论坛举行
2025年1月6日,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5年新年论坛在方李邦琴楼109室举行。此次论坛由汉语与应用研究室、习得与测试研究室、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室和课程与教师发展研究室联合举办。论坛分四个组别进行,22位老师做了报告。学院师生共100余人参会。
论坛于早上8点正式开始。第一组报告由吕骏主持,共有5位老师进行报告。
孙超首先介绍了是非问句语义分析的两种方式,然后基于对比实验,对汉英否定是非问句的加工机制进行了比较。王亚敏论述了自动生成试题领域的三个发展阶段,探讨了大语言模型赋能中文二语测试研发的可行性。魏玮分享了《高级汉语》课程中大语言模型的应用,详细探讨了如何利用大语言模型设计高级汉语课的课堂活动与写作练习。刘立新结合《家有儿女:视听说教程》的第二版教材,对视听说课程中如何安排文化要素的教学进行了介绍。易维报告的题目与二语学习中的具身加工理论有关。他用哪吒和自己女儿学习语言的例子幽默开场,并结合实验指出语言学习是学习者与现实物理世界交互的过程。
第二组报告由姜帅主持,共有6位老师进行报告。
董琳莉基于认知负荷理论,详细阐释了如何更好地进行中高级汉语教材中的词语辨析与教学设计。覃朗聚焦于中文二语教学与研究,分析了将大语言模型与中文二语习得机制研究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林欢因外派任教,委托钱旭菁代为报告,以“中文讨论班”和“亚洲文化概说”两种小班形式为例,论述了小班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蔡云凌基于预科三班视听说课的教学实践,指出教学应兼顾通用与学术,对如何加强听记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口语表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郑琦论述了结构方程模型在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指出该模型在动态变化分析、潜变量分析、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钱旭菁从培养留学生学术能力的重要性出发,指出了留学生学术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下午,第三组报告由崔华山主持,共有5位老师进行报告。
修俊俊讨论了位于情态词前的“怎么”是提问方式还是原因的问题,指出情态语义、事件类型等会影响“怎么”的解读。闫姗姗基于之前的相关研究,以句末助词“了”和“吧”为切入点,再论正向跨语言迁移。汲传波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禁止使用AI进行语言润色和翻译这一规定出发,就AI赋能学术汉语写作进行了探讨。辛平也以AI背景下学术汉语写作教学为主题,阐述了AI生成的论文存在常识性内容过多、所引文献过老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赵延风以“言如其道”为题,介绍了中西比较哲学视野下的中国叙事体系构建,着重讲解了中西语言背后的“一多不分”的中国叙事。
第四组报告由赵昀晖主持,共有6位老师进行报告。
徐晶凝详细论述了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以及如何界定“句子”,指出在汉语研究中需要注意区分交际句和句法句的概念。张海威和郑琦分享了他们将大语言模型与《二语测试与评估》结合的探索性应用,特别提到了“汉苑智能助教”的设想。李红印介绍了发表在《中韩研究学刊》上的文章,着重指出了汉字在汉语表达、汉语二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刘元满以“中国概况大纲研制:理念、原则与路径”为题,对如何帮助学习者全面学习中国国情与文化进行了多层次的论述。朱周晔介绍了汉语二语写作中单位角色丰富度的研究成果,认为单位角色本身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集合,有必要进行更细化的分析。姚骏、李丽和路云对比了韩国曾经的汉语教学盛况和当下汉语学习遇冷的现实,探讨了韩国汉语教学的问题与出路。
交流互动
每组报告之后,都留有专门的集体讨论时间供与会老师及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大家在热烈的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富有极强的启发意义。
现场合影
文:郑骞、赵嘉怡
图:李成蹊